实施“标杆工程”重点通过“五抓”
助推思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思茅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方成刚
思茅是茶产业传统优势产区,茶业是思茅的民生性事业。思茅这杯茶,承载着金灿灿的历史,也担负着沉甸甸的民生。不谋茶业者,不足谋一域;不论茶业者,无以论江山;不爱茶业者,何以爱思茅。
思茅茶产业,在无数代“茶人”的奉献下,历史性的见证了发展的成绩。一是“思茅有机茶”的定位明确,特点鲜明,成效初显,有机茶产业规模性发展走在前列;二是现代科技元素凸显,良种覆盖率超过80%,智慧茶山建设初具规模,精深加工产业链长,多业态融合发展势态良好;三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50%以上的脱贫户依靠茶产业,实现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以上。
在新征程上,思茅茶业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目标,以及认真思考如何实现。这也是新征程上普洱之问的主要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考题。普洱的三个发展定位——两示范一基地,无一不与茶叶切切相关,无一不与茶一脉相承。把茶产业发展好,将对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展思茅有机茶产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有机茶产业发展标杆”,集中打造“思茅有机茶”地理标志产品的公共品牌,实施“标杆工程”,重点通过“五抓”,全面开启茶产业发展新征程,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基地
(一)建构双管体系的“有机茶长制”
设置五级有机茶长制——市县乡村组,由分管的领导任茶长,全面负责有机茶的认证监管工作,对基地的组织化、企业的申请、生产技术提升、区域投入品管控、过程监管等全面负责。具体通过构建双管体系进行管理。一管是通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等,通过行政责任,层层压实,实行考核制。二管是通过认证机构、企业、合作社、农户及第三方监管,形成责任共同体,发挥有机联盟在这个监管过程中的串联作用。
(二)构建最全的高水平生产物资供给体系
一是建设有机肥生产体系。构建年产50万吨最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有机肥生产体系。重点是针对有机茶生产专项研发颗粒肥料、液态肥、特殊配方肥、指定定制肥等。二是构建生产机械设备供应体系。要建立便捷通畅的生产机械采购渠道,重点保障田间作业机械、制作机械、手工茶机械及设备的供应。三是田间生态防控物资供给体系。重点是黄篮板、杀虫灯、生物农药、物理防控设备设施、绿肥种子等。由市茶投公司建立专营店,一站式购齐。
(三)强化有机茶投入品使用和监管
一是科学合理设立投入品专柜及名录。普洱市有机茶联盟设立有机投入品专柜,满足有机茶园对投入品的需求;将联合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农业(植保、土肥)、市场监管、有机认证公司等制定出台《普洱市有机茶生产投入品准许使用名录》,并按照推荐的投入品名录及企业进行生产和采购。二是开展有机投入品监管技术培训。由普洱市有机茶联盟牵头,联合茶业、植保、土肥、市场、有机认证等机构对有机投入品专柜进行专业技术、法律法规培训,培训一批有机专业技术人员,并颁发考核证书及上岗证,做到专业植保、土肥人员执证上岗,指导和培训有机茶园投入品的科学使用。
二、抓标准
(一)建立健全产品技术规范和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制定《普洱市特色生物产业有机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引导有机茶实施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特别是以“普洱茶进藏”契机,在全市推广有机茶机采等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把有机茶原料作为低氟普洱茶主要原料,消除绿色壁垒和贸易壁垒,推动普洱有机产品走上优质、高效、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强化有机茶质量监管
通过采取有机认证机构招标,实施有机认证产品监督检查,规范有机认证活动等监管措施,有利于掌握全市有机认证产品的质量状况,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及认证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加大对有机茶企业的监督检查,形成我市有机产品质量分析报告、风险监测预警分析报告,提供政府进行产业指导。
(三)试点组建“有机茶联合共享研究中心”
通过组建“有机茶联合共享研究中心”为发展有机茶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组建的研究中心应与其他研究中心有所区别:一是该中心直接服务政府和企业需求,揭榜式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一事一结;二是该中心需以民间社团的形式组建,并进行企业化运作,建立活络的运行机制;三是该中心需整合现有的研究机构,可以将专家小院、有机联盟、各类研究工作站等纳入该中心,形成有机整体;四是下设研究中心平台,建立科技人员免费或收费共享机制,在全市提供服务和支持。
三、抓品牌
(一)打造“思茅有机茶”等公共品牌
一是注册相应的品牌体系,对外公共品牌公开使用,推广使用;二是制定相关宣传推广方案,全方位对现有有机茶品牌进行推广;三是建立网络词条、百科等大力进行推广,便于网民搜索了解和网络推介;四是建立公共品牌网络营销平台;五是出台培育有机茶品牌的奖励政策,打造一批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二)抓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打造也是公共品牌打造的一部分,需从市级层面系统布局,全面铺开,全力打造一批,极力申请,打造过程中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要具有区域特色和亮点,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二要划定适当的产业规模区域,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太大难打造,太小产业价值低。
(三)搭建普洱市有机茶产品销售平台
一是打造以质量追溯体系为核心的线上推广新模式。在现有的二维有机防伪追溯标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延伸化发展,围绕有机产品的标签做文章,建立以标签为入口的“电商平台——质量追溯一体化运营”新模式,打通平台与追溯的通道,实现透明消费,放心消费,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二是与重点地区和行业的专业展会建立伙伴关系。目前各类展会众多,应充分借助各类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对有机产品销售的相关经验和资源参加各种展会。在推介时应以市场为导向,寻求与业内知名展商的合作,在经济和有机产品消费发达地区寻求突破口,整体塑造普洱有机产品形象。建议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展会整体展现,如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和深圳国际天然有机食品展览会等。三是走出国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目前普洱虽然有部分有机茶出口,但数量和品种极其有限。应走出国门,参加有机产品国际性展会,如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博览会和意大利SANA纯天然有机产品国际展览会,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和学习,推介普洱有机茶产品。
四、抓招商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对有机茶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运用宏观调控、行政推动、市场运行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加对有机茶产品的政策创设和资金扶持,继续执行云南省及普洱市关于有机茶补助的相关政策;结合西部大开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费用减免力度;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支持建立有机茶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销售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保险公司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覆盖面,开发满足产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
奖补具体内容:一是对转换期认证费用进行全额补贴,由市级财政统筹,每年预算经费进行直补。正式取得认证后的费用继续按省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二是通过各类项目的形式,购买一批物资逐年发放,重点是黄篮板、杀虫灯、有机肥、绿肥种子等;三是开展有机茶评比活动,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物质奖励+市场推广奖励;四是建立“有机贷”机制,对申请认证期间的企业和茶农,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提高茶农收益。
(二)开展“有机茶”营销企业的招商专项工作
市场营销体系的缺陷是制约有机茶发展的较大瓶颈,亟待构建健全。应对目前有影响力有机茶产品进行整体包装,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统一形成一个产品体系,再对外进行招商,通过有实力的营销企业构建面向全国的实体店、体验店和网络营销体系。
(三)强化龙头有机企业的带动引领
根据“带动一个基地,托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茶农”的指导方针,全力服务好签约项目尽快建成,充分发挥现有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品牌、营销优势,通过有机茶利益联结机制,创建“有机茶+”发展模式。
(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抓招商的根本,抓招商是产业发展的命门。一是须针对性出台对茶产业的招商特别的优惠条件,特殊性的促进茶产业招商工作,尤其是营销环节;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对企业高管、重要技术型人才予以绿色通道待遇;三是全面服务好签约项目的落地服务工作,在土地收储、征拆、调规等方面加快进度,加大优惠力度。
五、抓融合
(一)打造一批茶旅融合项目
茶旅融合将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它将推动茶产业更好地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旅游综合实力,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百里普洱茶道、澜沧景迈山古茶树景区、镇沅县古茶树产区景区等项目,发展壮大茶园旅游,提升档次强化服务,吸引更多游客走进茶园,打造“茶旅融合”新业态。一是科学合理优化茶园环境,开展有机茶旅游。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二是延伸挖掘传统茶俗,开展节事旅游。通过茶文化旅游节与茶民俗文化节(比如开采节),使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施整体对外营销。三是创新茶艺表演,开展休闲体验旅游。在开发中,应注重泡茶、赏茶、茶艺表演与地方文化结合的休闲旅游价值,引领论茶、品茶新风尚。四是整合茶业加工,开展有机茶产业深度旅游。引导有能力的茶叶加工企业,把发展茶加工旅游体验作为公司或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比如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五是加快建设普洱茶博物馆,形成普洱茶文化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普洱茶博物馆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专项工作,是普洱茶茶艺、茶知识、茶文化的重要传播区,建成后将对普洱茶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将为有机茶发展提供重要推介窗口。
(二)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实现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不断建立健全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依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和推广“农户+村委会(村民小组)+合作社+党支部+扶持项目+龙头企业”的模式,实现有机茶产业利益连接机制全覆盖。
(三)发展庄园模式
参照法国葡萄酒庄园经济的模式,打造一批有机茶庄园。按“一企一庄园,一园一模式”的原则建设。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和奖补政策,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进行不同定位模式的打造,发展有机茶庄园经济。
此外,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发展有机茶产业,二是如何发展有机茶产业。
一、为什么要发展有机茶产业
(一)发展有机茶产业符合市场需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体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实现路径。
有机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遵循自然规律同时符合环保理念,并满足人类对健康的食品供给需求。有机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2019年全球有机食品(含饮品)市场销售额超过1060亿欧元,有机食品市场最大的国家是美国447亿欧元,其次是德国120亿欧元、法国113亿欧元和中国85亿欧元。按地区划分,北美地区保持领先482亿欧元(45%),其次是欧洲450亿欧元(43%)和亚洲109亿欧元(10%)。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一些国家的有机零售额增长了高达30%。中国目前有机产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占的比例相对较低,有机产品产量与销售量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有机产品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需大力开拓有机产品市场。
(二)发展有机农业,一是可以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对地表、地下的生物群落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尤为重要,目前耕地土壤质量退化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有机农业对土壤的改良是立竿见影、有目共睹的;三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抑制作用明显。
(三)发展有机茶是全面提升区域茶叶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清晰的认识到,发展有机茶不是目的,开展有机认证,只是提高产品品质的一个途径和过程,更好的品质才能获得更佳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才能推动产业强力发展。绝不能本末倒置,若为了认证而认证,那将无法达到根本目的;二是要清晰认识到,不是获得了有机认证后就应该马上有更高的价格收益,质量导向的市场规律需要各方面的要素共同推进产业效益提升,获得了有机认证,提高了品质,加上品牌和市场营销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效益;三是要清晰认识到,发展有机产业,势在必行,是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本所在,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出路,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发展有机茶产业
(一)加大组织化力度
有机认证共分为四个部分:生产、加工、管理体系和标签标识。生产部分是基础,即基地认证,需要三年的转换期。首当其冲的是做好组织化工作,由村集体或大企业将散落在茶农手里的基地进行组织化,将管理权限通过合约形式收归合作社、企业所有,然后可以组织材料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加工、管理体系和标签标识由大型企业开展申请,需要有活动SC的工厂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四项认证通过后,即可向认证机构申领有机产品标签,粘贴在有机产品上,正式生产形成有机产品进行市场营销。
(二)加大认证申请力度
乡(镇、街道)在加大组织化力度的前提下,协助和推动合作社、企业加大认证申请力度,必要时到认证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加快进度,加大工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一定的扶持,提高积极性,推动认证工作进展。
(三)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
投入品监管是有机认证的命门。监管不到位,将会前功尽弃,损失巨大。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认证存量年度检查必须通过,不能出现违规投入被发现或检测不过等情况导致取消认证证书的情况。
(四)加大配套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有机贷的推广服务力度,确保转换期农户的收益和正常的生活不受较大影响;二是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和培训,确保过程管理有效性;三是组织加大对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四是必要在各级层面出台转换认证期的扶持力度,重点是认证费用的补贴,适当考虑投入品的发放式补贴,以奖代补。
来源:普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